十年云乐,云乐十年,透过乡村振兴中的一隅变化,旌德县云乐镇山村巨变的时代画卷徐徐展开。
这道路,连接党心民心。
“羊肠道,泥泞路,真是晴天一身灰,雨天满身泥,小路窄,出行难,小推车,上不去。”用来形容云乐镇刘村村刘二组河边的路段一点也不过分。如今,“村村通”项目又开始了,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传到了村民的耳朵里,大家无不拍手称赞。
近年来,云乐镇健全“路长制”制度,加快乡村路网的建设,优化路网的结构布局,按照镇总体规划的要求,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对镇路网进行优化升级建设,拓宽县镇道路,确保道路畅通,提高道路运输安全指数。全长11公里的皖南川藏线旌德段最美公路穿镇而过,境内“川藏线”道路“白改黑”升级全面完工,2022年完成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5条,共2.855公里,创建农村公路示范路茶云路,张边桥、吕家桥完成重建并通车。
路宽了,心宽了。村主干道宽阔平坦,到户路方便畅通,昔日的羊肠小道变成了宽阔通途。灯亮了,心亮了。傍晚大家总愿意在路上散散步,而亮化工程的大力实施,让761盏太阳能路灯照亮了千家万户回家路。场大了,心活了。人们在凉亭回廊、文娱广场聊天闲谈、锻炼娱乐。1个集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5个文化综合广场满足了全镇人民的精神文明需求。
这产业,托举乡村发展。
道路畅通了,槽楔制品的销路也顺势打开。20世纪70年代,一座小小的厂房出现在云乐镇张村村,名为安徽省旌德县黄山绝缘材料厂,这便是安徽省乐云绝缘材料有限公司的前身。那时工人不多,产品生产都是“小打小闹”,人手不足加之机器不够先进,缺乏专人管理,长远规划,对各项政策不熟悉等,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市场竞争力不高。
而现在,随着云乐镇党委政府走深走实推进创优营商环境工作,深耕“321”为企服务云品牌,党政领导、部门负责人、党建指导员三级包保再压实,走访制度、督办制度两项常态化制度再落细,一对一帮办再推进。当初的黄山绝缘材料厂在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加快企业建设,厚植发展潜力,发展壮大为安徽省乐云绝缘材料有限公司,公司现有员工30余人,占地面积47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成为专业生产和研制电机槽楔、变压器撑条的骨干企业。
当年的“小打小闹”已变成现在的“大产大销”,全镇8家槽楔企业,2021年总产值达6115万元,3家槽楔企业晋级为千万以上企业,引拔槽楔和环氧板槽楔分别占全国60%和40%市场份额,利税911.3万。带动当地就业100人,带动返乡就业70人。产业兴旺的生动实践正在灵芝小镇上演。
这风光,汇聚振兴梦想。
路通了,业兴了,人气旺了,腰包鼓了,农旅融合发展了。十年前,云乐万物葱茏,草木依依,野生灵芝似盖,可绿意盎然的背后却少了些勃勃生机。
十年后,点绿成金,满目苍翠变成了漫山黄金,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同样的绿满山川却实现了满目一新。
十年间,云乐镇党委政府依托云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做好林业经济文章。大力发展麻栎种植项目,将陈岭村和刘村村闲置的农村集体林地资源整合起来,充分利用1000亩林业用地,建设千亩麻栎基地。把成材的麻栎卖给灵芝公司,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群众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在6512.5公顷的“万山绿”中做强山林经济。
十年间,云乐镇全力支持安徽黄山云乐灵芝有限公司发展壮大,在发展灵芝种植及深加工的同时,着力打造千亩灵芝生态产业园,发展集养生、观光、休闲、疗养、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灵芝主题生态旅游,吸引江浙沪等周边省份的游客来到云乐。自2018年至今,基地已带动5万余人次到云乐旅养。仅2021年,对地区GDP贡献就达到1.5亿元。游客多了,基础设施更完善了,现如今云乐共拥有景点(景区)18处、农家乐和民宿7家、停车场11处、旅游公厕10座,每日餐饮可接待人数超过1500人,住宿可接待200人。“灵芝小镇”逐渐从招牌变成了品牌,特色小镇精品旅游成了“金名片”。
十年时光,零星“盆栽”已成连片“风景”,代代云乐人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程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