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深做实党支部“堡垒工程”和党员“先锋工程”,庙首镇坚持“立足实际、因人而异、发挥作用”的原则,采取“四种模式”推进农村党员分类精细化管理,有效搭建党员作用发挥平台,打造过硬队伍。
“设岗”管理,无职党员有“责”。党支部采取多种方式全面掌握无职党员基本情况,根据无职党员自身特长和兴趣选择与之相匹配的志愿服务“菜单”。结合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群众需求,设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实用技术示范、民事纠纷调解等9个岗位。将无职党员设岗履职情况作为每季度“先锋工程”考核依据,对表现突出无职党员及时纳入后备力量进行重点培养,让他们服务有动力、工作有奔头。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化解矛盾纠纷、环境卫生整治等活动80余次,参与党员100余人次,服务群众560余人次。
“跟踪”管理,流动党员有“家”。依托党员信息管理系统,采取上门入户、电话访谈、网络填报等方式,开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地毯式”摸排登记,全面摸清各领域各行业党员底数,分类建好信息台账,做到流动党员基本情况、流动去向、流动时间、联系方式等底数清。建立专人联系制度,不定期通过语音电话、视频等方式联系流动党员,了解其思想、工作、生活等状况,确保流动党员“离家不离心”。同时,积极为长期在外流动党员搭建网络学习和交流平台,通过微信群定期推送“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内容, 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学”。
“贴心”管理,特殊党员有“爱”。针对长期生病、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特殊党员,创新教育管理机制,同时组织身体健康的党员通过“一结一”、“一结N”形式,定期上门与行动不便党员结对共同学习,确保党员在组织、有学习、不掉队。量身推行入户上门“送教参学”活动,今年以来,结合“七一慰问”“春节慰问”,为身体原因不便参与组织生活的党员送书送教送理论上门30余次,确保联系教育不落一人,用心用情关怀服务老弱党员,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积分”管理,全体党员有“为”。将全镇所有发展党员、党员纳入到管理范围,并研究制定了《庙首镇党员发展积分制管理办法(试行)》《党员积分制管理实施细则》。发展党员设立《党员发展积分登记卡》。党员建立管理积分台账,突出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双重管理”,重点针对党员“三会一课”制度落实情况、主题党日参与和党费交纳等党员义务、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等十项内容开展积分,融入了疫情防控、文明创建等重点工作,实现积分可量化、好操作。积分制实行以来,共确定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10名,择优接收预备党员47名,取消发展资格人员5名,党员参会率也提高了80%,取得了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