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基层党建 / 党建综合

旌德县蔡家桥镇:“三治融合”为乡村治理赋能增效

发布时间:2024-05-31 14:36:37 编辑: 蔡家桥镇 访问次数:590 字体大小: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蔡家桥镇党委始终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构建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自治”为基,拧紧群众“一股绳”。一是建强“两委”班子。自换届以来,镇党委坚持把建强村“两委”班子作为当前首要工作任务,通过党建项目书记领办、集中培训等活动提高“两委”干部履职能力。镇党政班子成员定期去联点村进行走访,就当前重点任务、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一对一谈心谈话,了解思想动态,帮助理清工作思路。坚持把后备力量和“两委”干部同培养、同管理、同考核,及时将条件成熟的后备力量纳入村“两委”干部队伍。二是完善村规民约。采取“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模式,将宅基地管理、人居环境、婚丧嫁娶等融入村规民约,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利用“农民夜校”积极举办政策法规、传统文化、家风家训、移风易俗等与村规民约息息相关的宣讲活动10余场。以“规”约定,约出群众自制力,以“管”约束,束出群众自治力,激发基层治理“新动能”。三是搭建议事平台。按照“党建引领、群众主体”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老党员、乡贤能人等示范引领作用,推行“百姓说事点”,华川村乡贤亭等特色载体,让群众更好地参与乡村治理行动中,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新局面。

“法治”为纲,拉好安全“警戒线”。一是强化法律服务。建立设立法律咨询服务室、法治讲座,针对村民高频法律需求,法律顾问和“法律明白人”结对子、定期驻村“问诊”,通过“上门会诊”、释法说理“到家”等形式开展法律服务,合力推进基层法治服务,真正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办好法律服务事项,畅通司法便民“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调解纠纷24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7件。二是提升法治能力。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和村“两委”培训班课程。推进“法律明白人”“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结合党建引领“多网合一”网格化管理,将网格员、机关干部、村“两委”纳入宣讲团,聚焦群众关心的婚姻家庭、财产分割、借贷纠纷、赡养义务等方面法律问题,用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家常话”将法治知识讲明白、讲透彻。截至目前,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10场次,受训180人次。三是创新宣传载体。扎实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着力打造文化特色鲜明、法治内涵丰富的法治文化阵地及长廊,因地制宜融入德治、法治、自治,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等元素,推进法治文化建设,让墙绘“说话”,让景观“教学”,为群众搭建有效学法平台。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教育熏陶。引导村民树立法治观念,鼓励全体村民学法、懂法、讲法。目前,组织开展法治文艺演出17场、放映法治电影8场。

“德治”为先,树立道德“指向标”。一是建构积分体系。蔡家桥镇持续推动德治引领,着力打造“爱心超市”,用“小积分”兑换“大文明”、“小奖品”汇聚“大动力”,充分发挥好群众身边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开展爱家净美、乡村治理等“积分制”推广工作,吸纳村民小组长、网格员、“五老”、老党员等乡贤成立积分评议小组,对所有农村常住农户进行全覆盖入户走访,根据每户的日常表现情况进行评分。截至目前,共集中兑换50余次,兑换生活用品1526件。二是强化德治引导。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伍9支,结合群众需求,组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义务植树、防洪抗灾等志愿服务,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以志愿服务为支点,撬动德治大格局,有力激活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提升文明乡风,挖掘本地文化资源优势,如华川村、朱旺村利用农户院墙和文化广场,绘就通俗易懂、主题鲜明的文化墙,美化村庄环境,提高村民文化素养,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精神文明力量,不断厚植崇德向善向上的社会氛围。三是注重以评弘德。建立善德评议机制,组织“最美家庭”“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利用应急广播、会议、活动、微信公众号等学习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事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树立道德榜样,营造良好风气。通过各项文明实践评选活动践行移风易俗,全镇获评市级道德模范1名、文明家庭4户,“星级文明户”12户、“美丽庭院”8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