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旌德县坚持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紧密围绕推动农村公路与农村产业、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目标,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截至5月底,该县公路通车总里程1166.834公里,其中农村公路973.277公里、占比83.4%,实现农村公路通乡率、通村率、硬化率三个100%。2023年,该县荣获“安徽省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称号。
一、多维推进,打造便利便捷“舒心路”。旌德以“四好农村路”建设开篇布局,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逐步消除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强化规划引领。遵循“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生态绿色、路产交融”理念,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节点、以行政村为站点、以公路为纽带,将公交车服务范围拓展到城区边缘,形成“城市公交+站场枢纽+农村客运”的综合运输服务体系,确保农村交通融入大格局、畅通大循环。强化保障支撑。2023年,旌德投资5417万元,实施完成自然村通硬化路10.28公里、联网路11.65公里、县乡公路升级改造15.54公里,6座危桥改造重建通车,切实保障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使用安全、发挥最大效益。强化质量保证。牢固树立高品质建设就是最好养护的理念,全面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责、社会参与、有效监督”的原则,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针对农村公路特点和薄弱环节,加强质量关键环节的把控,保证农村公路建管质量。
二、多措并举,打造耐久耐用“平安路”。旌德创新方式方法,有效解决“四好农村路”建设保守、管护费劲问题,确保农村公路持续畅通健康运行。公路巡察到位。为全面推动农村公路实现“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制发《旌德县2024年度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实施方案》等文件,全面推行“路长制”,落实“县有执法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管理要求,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格局,营造“畅、安、美”的通行环境。公路监管到位。探索推行农村公路“共管、联管、常管”模式,完善限载、限高、限速等设施和标志,依法整治货运车辆超载超限,处置公路违法建筑、侵占路产路权、损坏公路设施等行为,有效延长公路使用年限,确保道路交通安全。1-5月,共查处非法超限超载运输车743辆,非法改装车辆33辆。公路养护到位。全面加强公路沿线设施日常维修保养,及时处理路面病害,着力改善路容路貌,确保农村公路安全畅通。学习外省“千万工程”经验,按照城乡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一体管护要求,扎实开展路域环境整治行动,全面改善农村公路通行条件和路域环境。截至5月底,旌德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优良中路率达到96.8%,累计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70公里,投资4070万元。
三、多管齐下,打造兴业兴民“致富路”。过去,农村公路发展滞后,交通网络化程度低、覆盖范围小、路网转换不够便捷高效,阻碍了经济发展,限制了农民生活改善。对此,旌德融合化赋能增效,提升公路使用率,铺就一条服务农村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的“快车道”。搭建城乡连接大交通。投放公交车80辆,开通城区、城镇、城镇村、镇村等各类公交线路34条,开通旅游专线3条,覆盖旌德61个行政村,通车率达到100%;城市、城乡、镇村三级公交网络覆盖率达100%。搭建休闲旅游大走廊。串联旌德8家A级以上景区、17个旅游村落、以“路、景、村、业”统筹谋划一体推进为目标,助推景区游向乡村游、生态游、全域游转变。根据农村公路周边环境、地形地貌特点,因地制宜建设港湾式站亭864个、沿线休息区6个,实现“路畅、景美、宜游”,激活乡村旅游“新引擎”。搭建产业发展大平台。结合现代循环农业产业需求,建成支撑带动效应强的产业路18条,覆盖旌德万亩茶叶、木竹、灵芝、蔬菜、粮食、瓜果、畜牧业基地,通过便捷畅通的农村路,推动旌德灵芝、小籽花生、天山真香、小黄牛等优质农产品走出旌德。(旌德县委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