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孙村镇持续优化基层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多措并举构筑党员教育“立体式”矩阵,推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优化教学资源配置。精选师资,致力精准施教。以党政班子成员、各站所负责人为主体师资力量,根据不同类型的培训内容,多渠道邀请党校教师、基层党组织书记、先锋模范代表等担任培训“客座”教师,实现各类师资优势互补,配齐建强师资队伍。对标对表,把准培训需求,明确培训目标,研究制定培训方向和项目,及时满足党员专业化能力提升需要,持续开展“党员红黑榜”、和美乡村积分制等项目,将党员培训与特色项目相结合,让党员教育“生根发芽”。和美乡村积分制稳步推进,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搭建教学服务平台。突出务实,坚持管用为先。以党员需求、群众诉求为导向,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围绕基层党建、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热点课题,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开展学习,贯通“理论+实践”“集中+自学”“线上+线下”等多个维度,打造党员教育“全景课堂”。开拓模式,实施“菜单培训”。采取教师讲授与研讨调研、统筹安排与党员点单的培训模式,形成基层党员“点菜”、专业教师“上菜”,将抽象晦涩的理论宣传变为接地气的业务培训和乐于接受的专业知识,让基层党员教育“对胃口”“易消化”。
“全面”开花,打通教学实践路径。三措并举,疏通人才源泉。选派村级年轻干部到镇直单位上挂锻炼,让村级年轻干部“视野向上”,在党建、经济、治理等方面拓宽视野;将镇年轻干部办公地点搬至一线现场,以“干部夜访”为“练兵场”,让年轻干部在一线中淬炼本领;在单位内部加大轮岗和培养力度,安排年轻干部在不同科室之间轮岗锻炼,弥补能力短板、知识盲区,让年轻干部既搭台、又补台,成为推动单位发展的新生力量。导师帮带,为党建添活力。聚焦解决“谁来帮、帮助谁、帮什么”的问题,开展“传帮带”系列活动,通过“日常工作‘传’经验、思想教育‘帮’提升、共事处事‘带’成长”,让新党员“接力”老党员在基层工作中的优良作风和先进做法,全面提升业务素养和基层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