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庙首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县委工作部署,以积分制管理为抓手,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上持续发力,有效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组织“试积分”,凝聚党建最强向心力。大力实施“堡垒工程”“先锋工程”,率先在党组织和党员中试点“积分制”,营造出“比学赶超”良好氛围,“积”出新干劲,增强认同感。一是完善积分体系。制定党组织“堡垒工程”、党员“先锋工程”管理考核标准60余条,采取季度动态考评和年末综合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将积分情况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标准,共评出“五星”支部6个、“五星”党员86人,不断建强基层战斗堡垒。二是发挥先锋作用。将为民服务作为“先锋项目”,赋予25分分值,鼓励党员在发挥先锋模范、践行初心使命中走在前、作示范。其中,东山村党支部将“微服务”纳入党支部工作的重点项目,大力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三微”为民服务做法被省新闻联播和安徽日报综合报道。三是提升发展本领。将党组织的年度积分和年度考核相结合,作为村书记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激发党组织主动作为、奋发有为。今年以来,镇村书记主动认领“书记项目”7个,“头雁+五带”“三微行动·先锋领航”等“一村一特色”党建品牌效应愈发凸显,里仁村党总支书记获评“皖美村支书”,东山村“东山起、信心足”党建富民新路子被澎湃网等媒体报道。
群众“挣积分”,绘就乡村唯美新画卷。将积分制管理延伸到全体村民,让村民言行有标尺、“善行”有鼓励,助推乡村善治。一是激发“挣”的自觉。制定积分细则、评定程序、兑换标准,将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规范乡村治理各项事务转化为可量化指标,细化成易懂、好记的规则制度,通过季度“晒”积分、年底“兑”积分,激发村民“挣积分”。里仁村2023年发放奖励积分3余万分,兑现积分奖励20余万分(折合人民币20余万元),荣获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称号。二是构建“和”的体系。将积分作为评奖评优、精神激励的重要标准,“积分制”实施以来,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和参与度,培育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得到极大提升、公共意识显著增强,逐渐构建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乡村治理共同体。2024年以来,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服务平台共受理群众诉求39件,全部办结,满意率97%。三是形成“靓”的村貌。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具化为积分要求,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千万工程”建设,积极打造彰显山水徽韵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今年上半年,推进卫生改厕工作,目前已完成12座,占全年任务的60%。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改造提升等项目,着力营造宜居宜业的宜人环境。
振兴“靠积分”,打造产业发展增长极。通过“积分制”管理,维护了各类关系、优化了发展环境,奏响了乡村振兴路上的和谐之音。一是做强“土特产”。发挥生态丰富的资源优势,利用5760余亩茶园和1600余亩灵芝基地,做活“一芝一叶”特色产业文章,发展电商农业、订单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变,2023年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有5个村超50万元以上,其中庙首镇里仁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162.84万元,排名全县第一。二是做优“大环境”。用小积分带动“微服务”,切实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党员干部化身微网格员,主动为企纾困、为企服务。以保障主线工作为目标,通过走访了解企业生产运营、用工情况等需要解决的问题,跟进项目建设进度,切实解决项目诉求,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今年以来,共计走访200余次。每月收集报送解决企业诉求3件,截至目前共报送24件诉求,办理率和满意率均达100%,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三是做好“实经济”。通过积分制,充分发挥党支部和党员作用,吹响项目建设“集结号”。比如,旌德佰世达新材料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新水村党总支与项目方积极对接,收集意见建议,为项目建设做好“店小二”。同时,完善上级部门、村两委与企业交流模式,将党旗插在项目建设第一线,让企业享受“一站式”服务,有效促进了项目落地,目前该项目桩基建设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厂房建设。今年上半年,全镇规上工业企业产值达4188.3万元,同比增长64.3%;固定资产投资达10724万元,完成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