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版书镇紧扣新时代文明实践“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目标,通过建强阵地、激活队伍、创新载体,让文明实践的“神经末梢”延伸至乡村每个角落,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精神动力。
阵地“微改造”,搭建文明实践“大舞台”。版书镇坚持“整合资源、功能叠加”原则,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与党群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等场所深度融合,打造1个镇级实践所、6个村级实践站,实现阵地全覆盖。在这里,基层理论宣讲、科普宣传、文化娱乐、志愿服务等活动轮番上演,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让文明实践成为村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坚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作为传播党的政策理论、推进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文明创建的有力抓手,夯基础、抓规范、促提升,努力把文明实践站打造成距离群众最贴切、服务群众最全面的“精神家园”和群众“触手可及”的活动“小阵地”。
志愿“微服务”,织密基层治理“大网络”。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制度化的目标,版书镇完善志愿服务体系。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独特优势,发布志愿服务队伍“招募令”,将辖区内村干部、党员、身边好人、村民等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志愿服务队中。版书镇创新“积分制+志愿服务”模式,将志愿服务时长转化为积分,可兑换养老服务、生活用品或赠予家人。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专业性,版书镇组建宣讲队伍,涵盖党员干部、技术专家、道德模范等群体。在“黄高峰微课堂”上,宣讲员用方言讲解惠农政策,让理论宣讲“冒热气、接地气”。
活动“微创新”,培育乡风文明“大气候”。版书镇以“黄高峰微课堂”为龙头,构建“理论宣讲+文化浸润+实践养成”的立体化活动体系:举办“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组织包粽子、做月饼等民俗体验;开展“身边好人”评选,让道德模范成为“活教材”。数字化赋能让文明实践更精准。江坑村搭建“互助养老智慧平台”,整合需求发布、服务匹配、质量监管等功能,老年人通过“一键呼叫”即可获得助餐、助洁等服务。
如今的版书镇,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成为政策宣讲的“扬声器”、技术培训的“加油站”、文化传承的“孵化器”。下一步,版书镇将持续深化“小阵地”建设,推动文明实践与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深度融合,让文明之花在乡村大地绚烂绽放,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