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基层党建 / 党建综合

锻造“红色引擎” 赋能园区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5-09 11:02:31 编辑: 旌德经开区管委会 访问次数:1872 字体大小:

 

近年来,旌德经开区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富县”战略,围绕“党建强、发展强”目标,把党建引领贯穿发展全过程,注重党的基层组织覆盖与工作覆盖同步,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大力实施“党建赋能、工业登高”工程,以“红芯引擎”建机制、“红心惠企”促发展、“红链聚力”强产业、“红堡闪耀”争先锋,推进党建工作与非公企业发展深度融合,为园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一、严格责任落实,锻造党建工作“攻坚队”。一是完善组织架构。明确党工委书记为非公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党工委副书记为党建工作直接责任人和具体责任人,构建“经开区党工委—非公企业综合党委—党建工作指导站—非公企业党组织”联动组织架构,由党工委副书记担任非公企业综合党委书记,成员由涉企局室负责人及龙头企业党组织书记组成。年初研究制定党建工作要点,把非公党建作为工作重点纳入其中,按月下发组织工作提示单,层层传导压力。二是强化制度落实。落实领导班子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制度和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制度,成立经开区党建工作指导站,选派6名党建工作指导员,每季度召开互学互评会议,通过“1对1”、“1+N”的方式,强化工作指导。三是落实经费保障。将非公党建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党员人均经费保障达500元每年。对党组织自行新建、扩建、改建活动场所的,均给予适当补助。建立园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以奖代补实施办法,对作用发挥好的党组织书记或党务工作者给予每月100-150元的补助。同时,结合每年“七一”表彰,对表现优异的党务工作者给予表彰奖励。

二、夯实基层基础,练好党建工作“基本功”。一是聚焦产业抓重点。积极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聚焦“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建成覆盖2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的产业链党委,推动党建链与产业链相融互动、抱团发展,实现链内企业“组织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发展共谋”,为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做强做优做大赋能。二是壮大党员抓队伍。持续推动“找出一批、发展一批、输入一批”专项行动,开展“口袋”党员亮明身份活动,加大力度转接党员组织关系。提升非公企业出资人、管理层及优秀技术骨干中发展党员占比。2022年,转入园区非公企业党员2名,发展非公企业党员5名。三是党群联动抓扩面。坚持以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加大园区内非公企业党群组织组建力度,对不具备建立党组织的,建立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结合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助力党的工作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提升,为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厚植基础、创造条件。2022年,新组建非公党支部2家,成立企业工会6家、妇联组织2家、团组织12家。

三、坚持示范引领,激发党建工作“新活力”。一是强化作用发挥。实现党员参与企业管理,推进“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园区20家党组织中由企业管理层人员担任支部书记的16家。创建党员示范岗36个、党员责任区28处,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18支,成立党员技术攻关组7个,开展“金点子”助企活动等,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二是抓好典型培育。实施“党建赋能、工业登高”行动,按照“一企一品”思路,打造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示范点,提炼“五心党建”“挚最鲜艳的一面旗、做最干净的一张纸”“鼎锋领行”“智造先锋”等党建品牌。三是推行分类管理。制定《关于实施“堡垒工程”深入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评星定级”分类管理办法》和《关于实施“先锋工程”深入推进党员分类管理及评星定级工作的实施方案》,每季度动态评定划分示范型、标准型、基础型党组织。将园区党员分为机关在职党员、非公企业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需要关怀党员,进一步提高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引导责任履行。引导非公企业党组织积极参与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无偿献血、助学助困等社会公益活动,黄山胶囊党委组织员工义务献血合计2万多毫升,万方日用品连续3年遍访全县10个乡镇敬老院。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园区非公企业为疫情防控捐赠口罩、消毒液等物资近200万元,非公企业党员自愿捐款4万余元。

四、强化党建赋能,蓄积企业发展“驱动力”。一是创优营商环境。扎实开展“问题帮办、助企发展”主题活动,将企业服务与党建指导结合起来,深度对接企业诉求,动态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为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难点、堵点和需求点,安排34名党员干部包保服务81家企业、23个重点项目,2022年共收集解决问题140余个,帮助企业兑现各类奖补资金2100余万元。启动“园区贷”项目,缓解园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联合经信、统计、司法、工会等部门,常态化赴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送文化、送培训等活动。二是精准引育人才。支持企业与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成功带动菁科生物、京茗药业等生物医药成果转化企业入驻园区。依托宣城旅游学校,主动对接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采取“2+1”模式委托培养,首期已定向培养检验检测技术专业、药学专业方向学生13名。创新人才招引新模式,实行“政聘企用”,引进3名创新人才在园区重点企业任职。三是培育党员工匠。坚持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普通员工“1+1+1”培带结对,引导非公党组织积极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名师带徒”等创建活动,让党员参与到企业技改创新、突击攻关中来,涌现出“宣城工匠”刘松林、“旌德工匠”喻明辉、“最美科技工作者”叶文刚等一批党员先锋,党员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四是加强阵地建设。打造“党建赋能、工业登高”园区非公党建展厅。进一步完善党群中心服务功能,成立代办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代办帮办服务。2022年,新增加了“旌德政法护航发展联络室”,为园区企业提供公共法律服务。

下一步,经开区党工委将进一步落实落细省委非公工委出台的园区党建15条举措,持续强化党建统领,聚力打造“党建赋能 工业登高”党建品牌,坚持培育典型、示范引路,加大总结提炼企业发展和党建工作经验及成效,提升篁嘉党建示范带建设影响力,通过树立党建标杆奋力助推园区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