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基层理论宣讲的“最后一公里”,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应该聚焦“差异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让宣讲内容更精准、形式更灵活、效果更实在,增强史志宣讲的影响力、吸引力和生命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
聚焦“差异化”宣讲,让宣讲内容“更精准”。面对理论素养、知识结构和教育背景差异较大的基层群众,构建“差异化宣讲”新格局,多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方式,让群众听得懂、能体会、可落实。先后到县东方幼儿园、县城管局、俞村镇芳岱村、县数据资源局、县林业局等机关单位开展专题党课宣讲6次。到南门社区、华润燃气公司、电信公司开展党史微宣讲3次。向兴隆小学、三溪中心学校、东方幼儿园、华川村、里仁村、电信公司、律师事务所等企事业单位、学校赠送史志书籍100余册。持续开展史志档案“七进”活动,2023年深入各地各单位宣讲60余次,受众300余人。
聚焦“分众化”宣讲,让宣讲形式“更灵活”。针对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年龄受众需求,分层次、多维度开展宣讲,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开展全方位、立体化宣讲,促进宣讲形式更灵活。一是撰写史志宣教文章,《奋力探索史志档案研究成果转化新路径》被人民网客户端转载、《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在旌德》被《党史纵览》收录、《为史志宣教插上“新媒体”翅膀》入选全省党史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长征路上的一枚印章》获全市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主题活动征文评比一等奖。二是加强宣传阵地建设,更新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栏1块、主题教育宣传栏2块,在微信公众号开设“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链接二十大报告及党章相关文件汇编、有声书、微党课、知识自测题库、学习动态、学习研讨、学习心得体会等学习宣传资料。三是开展各类党史宣讲,依托旌德县红色记忆展示厅接待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调研5批次,接待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3批次,接待机关单位主题党日及党史学习教育10批次。
聚焦“互动化”宣讲,让宣讲效果“更实在”。拓展“主客体互动”“线上线下互动”新渠道,构建网上网下同频共振、线上线下共同发声的大宣讲格局,提升基层理论宣讲的生动力和感染力。一是创建旌德县红色记忆“云展厅”,将全县10余处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制作公众号二维码,指导健全“中共程山塘支部纪念馆”“谭梓生纪念馆”“红色陈岭陈列室”等场馆管理制度。二是坚持动漫图文相互补,依托“旌德县红色资源数据共享平台”公众号和“旌德新四军”公众号,连载红色故事、主题宣传、史料研究等多个专题,生动还原、图文并茂推出研究成果。“旌德史志档案”微信视频号制发《党史上的今天》短视频364期。《史书里的监察官:周希旦》在学习强国平台展播并荣登《中国年鉴》资政篇“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栏目。三是积极利用现代传媒技术手段开展红色宣传。打造“兰台红书柜 我是读档人”“旌德史志我来说”等活动载体,开通《打卡红色旌德》《兰台红书柜 周周讲故事》栏目,扩大红色影响力,实现“指尖轻触、码上云游”,让数字赋能史志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