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基层党建 / 党建综合

白地镇:把握“三度”提升基层组织生活质效

发布时间:2024-09-18 08:50:16 编辑: 白地镇 访问次数:1558 字体大小:

 

近年来白地镇以基层党建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为切口,着力解决党内组织生活执行不规范、不深入等问题,切实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和标准化水平,推动基层组织工作全面提升。

严格落实制度,确保组织生活有“力度”。坚持抓基础、抓规范、抓落实,以《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指导,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相关制度,结合《基层党组织工作实用手册》,督促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务工作者深入学习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的基本内容,指导督促各党组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组织生活会等工作开展,明确开展频次、有关流程、程序标准,做到提前规划、按时完成、主题明确、内容完整、资料齐备、归档及时,将党建“软任务”变为“硬指标”。健全完善常态化指导督查工作机制,按照党建工作责任一岗双责的要求,镇领导班子、联村指导员和业务经办员检查各党组织在制度执行、教育管理、日常工作等规范化建设情况,结合查阅资料、现场提问等方式对开展组织生活情况进行全面督导检查,详细查看支部会议记录、党内政治生活、党员队伍建设、组织生活资料归档等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反馈,及时进行提醒指导和督促整改,形成主动联系、互推互促的良好工作局面,促使组织生活抓在日常、严在经常。

灵活运用载体,确保党员教育有“广度”。坚持守正创新,用活资源、创新载体,推动组织生活氛围浓起来、载体活起来、作用实起来。坚持抓好传统的线下集中培训,沿用课堂讲授、专题研讨、经验分享等形式,同时开设“室外党课”,把党的组织生活场所由室内搬到室外,采用现场教学的方式,组织党员到红色教育基地、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点等参观学习,不断丰富党员学习教育载体,提升党员党性修养。注重“初心”教育。深入挖掘本地红色资源,依托谭梓生纪念馆、江上青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引导党员深入开展“打卡”红色教育基地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重温入党誓词,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强化党员宗旨意识,切实增强党员的组织归属感和身份荣誉感。注重通过“云端”进行教育。统筹利用学习强国、“宣砚小镇”微信公众号、党员电教远教片,构建“云端”教育矩阵,进一步打破时间、空间以及个体差异限制,为党员碎片式学习提供便利。注重发挥流动党员微信群作用,要求村级党组织定期通过微信群发送学习链接,引导流动党员在工作之余常态化开展“指尖”学习。结合七一、八一、国庆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类活动,慰问困难党员、老党员、老干部、特困群众,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有效激发全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突出实践导向,确保为民服务有“温度”。将组织生活特别是党员活动日、党员志愿活动与服务群众、推动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和重点攻坚,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提升支部的组织力、战斗力,推动各项工作提速增效。积极引导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开展在职党员进村、党员示范岗等活动,持续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创建党员示范岗、划分党员责任区、组建党员突击队。党员每月定期开展志愿服务,助力人居环境整治、文明城市创建、乡村振兴、反诈宣传等重点工作,在实践中检验党员教育培训成效。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走村入户、深入一线,积极联系群众,架起党群“连心桥”,把为民服务作为党的组织生活“实践课堂”,党员干部围绕农村发展、基层治理、民生工程等方面用心倾听群众意见建议,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提高群众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